出發前本來想找一本詳細的地圖,可以先研究路怎麼走,但無奈台北沒有詳細的台南地圖,到了當地,詢問的店家又不偏不倚剛剛退貨說要改版,於是整個台南的旅程,大量倚賴我的HTC,讓手機帶著我走。每到紅綠燈都要拿出手機,看自己是否走反了,或走偏了,加上都是用手機拍照,所以手機總是撐不完一整天,要四處找插頭充電,(OS:研發智慧型手機應該好好在電池蓄電量上好好研究一下,我想很多人有電量不足的困擾。)
第一天一早九點火車下去,到台南後也差不多兩點多要三點了,租了機車就直奔民宿「角落三號」,這間民宿相當居家的佈置深得我心,就像回到家般的自然,民宿老闆是個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因為以前在台南念書很懷念這邊的生活,在經歷一個沉悶的工作和低潮的SOHO期,毅然回到台南,尋找老屋,開始用自己設計專才,佈置自己的家,過想要的生活。
角落三號
在民宿歇息一下後,就趕快開始我的台南老屋探索之旅了,畢竟餓著肚子就是要來台南吃美食啊!!!
於是去了鵪鶉鹹派、草祭二手書店和WIRE破屋三個地方,鵪鶉鹹派的鹹派滿好吃的,但分量對一個女生來說太大,佈置非常優雅,即使一個人也不會覺得不自在,不過只開到下午五點,因為老闆娘要去接女兒放學啦;但吃完後不一會兒卻很想上廁所,台南的小七似乎還未提供廁所,只好硬著頭皮問便當店老闆娘附近有沒有公廁?好加在,後面有一間廟,但公廁居然有上鎖,只好衝進廟宇借鑰匙,而且那間公廁整個暗無天日,門關起來就專心便便就是了,有點可怕,不過至少解決我的燃眉之急,若沒有那間公廁,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而草祭二手書店在各個旅遊書籍雜誌中都會介紹到,是很知名又有質感的二手書店,尤其是打通一樓與地下室的隔閡堪稱一絕,而且我很羨慕台南有除了誠品以外的書店,有自個兒風格的書店深得我心,而且....居然在這裡遇見張錦華的傳播批判理論!!!還發現原來欣茹如就是這間店的老闆娘,天啊我好羨慕她喔!!!他鄉遇故知很令人開心:)
晚上繼續去尋訪了有點小酒吧風格的WIRE破屋,好正的一間店,藏在不怎樣的巷弄中,不過佈置的風格仍然相當懷舊,很適合三五好友或情侶來這邊談心喔!但我一個人而已坐沙發怪怪的,就選擇吧台坐,拿起手中介紹這間店的資料,閱讀這間店的故事,多虧有這些文字敘述,讓人走訪得更加踏實。
鵪鶉鹹派
草祭二手書店
WIRE破屋
隔天打算去安平,不過趁著白天陽光夠,先去去了海安路藝術街拍照,順便場勘一下晚上要去的神農街怎麼走!!!我就坐在藍晒圖那間店的外牆,吃著早餐,想當年。當我拿著地圖詢問某個地標的時候,發現常驚經過這條路的人也不必然駐足停留在這些藝術品之前,好可惜!不然生活中有藝術品的點綴,真是蓬蓽也生輝啊~~套句副主委愛說的"生活甜度",生活中多了一點點的創意,對人們的生活有甚麼影響呢?就是提升生活的甜度。
這次來台南吃的小吃並不多,主要是來走訪老屋的,對擔仔麵還是棺材板也沒甚麼興趣,但對虱目魚粥則是印象良好啊!!於是怎麼樣都要吃到!!而武廟肉圓也是上次造訪時印象極佳的小吃之一,至於義豐冬瓜茶和豐兩角銀冬瓜茶到底誰好喝?不知道,還是選擇雜誌上刊的藏身隱的巷弄中兩角銀,不過這間店不好找,看地圖轉啊轉啊轉了一會兒才找到路,卻因此意外發現全美戲院還是用手繪海報,喜出望外!對於那種舉世皆然的東西,我有深深的厭惡,反之,深深的喜歡(哈!)
海安路藝術街
神農街的老屋
吃完肉圓後就往西前往安平,但不是要看安平古堡,而是拜訪很特別的安平樹屋,以及夕遊出張所。
德記洋行和安平樹屋就在隔壁,德記洋行現在是什麼蠟像館的,把台灣的幾個重要階段的歷史以蠟像逼真的呈現,安平樹屋則是令人不寒而慄,因為樹根圍繞房子的程度根本散發著"納命來"的狠勁,綿延在屋中如同水管網路的樹根,看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夕遊出張所則是一個孤零零的建築物,出張所似乎是以前買賣交易的場所,尤其這邊靠海以鹽業為主,所以現在變成觀光景點之後,就誕生了以生日為題的各種顏色的鹽巴,讓旅客看看自己是哪種顏色的鹽,代表怎麼樣的個性,我呢是"不追求流行 資優教養的學者派",看了心花怒放!顏色也是沉穩的深色系,不過準不準還是見仁見智,因為我有偷看別人的,卻差很大!所以囉...開心就好。夕遊出張所的入口處有一個以鹽洗手的洗手台,讓遊客以鹽洗手象徵洗去塵埃,我也不免俗的洗了手,掛上許願牌,希望從今而後可以好運到!
最後,還衝去還邊看一下海,天色已岸海邊已看不到甚麼,但還是有些大學生在沙灘上玩耍,真佩服他們可以在狂風中跟海水玩耍,也許這就是青春吧!沒甚麼可看可玩,也是能玩得很開心。
安平樹屋
夕遊出張所
沒想到白天的幾個行程就讓我十分疲憊,原本回民宿打算睡個半小時,結果居然睡了兩個多小時,不過好再神農街的小酒吧也比較適合晚些去,去"太古"點了瓶黑啤酒和古早味泡麵,那泡麵真是好吃,對這個不喧嘩的小酒吧很是喜歡,喝點小酒聽聽音樂,看看老房子擺襯了各種老式家具,古老的房子有了新生命,古今交融又重生的感覺好奇妙!
神農街太古
最後一天,因為角落三號已經訂滿了,只好停在這裡,不過最後一天還是趕去看了傳說中的佳佳西市場旅店,它有大片玻璃窗非常透亮,整棟建築物也是全白色,看起來乾淨舒爽,尤其旁邊還留著破落的西市場遺跡,如今新舊並行在同一個時空,留住歷史也開創新局,佳佳旁邊有棵大樹,樹下有幾張乘涼的椅子,若想在這裡曬曬日光浴也是挺不錯的選擇,非常舒服,在小巷中不會有車呼嘯來呼嘯去,偶爾經過的車輛,自然的就像路邊風景。在離開台南前三個小時,我則去了海安路上的隨光呼吸,把連日來的照片上傳,寫寫圖說,原本還想把旅遊日誌寫好,但時間匆匆流逝,不待我完成這些項目,離開的時間就到了。
佳佳西市場旅店
隨光呼吸
能夠一償宿願,走訪掀起「老屋欣力」風潮的台南,非常開心,因為有老屋而讓我願意再重新認識這個城市,想想以前一提到台南就只有古蹟和小吃,都不太願意多多停留,但因著文建會的工作讓我接觸到台南不一樣的一面,而願意重啟這扇大門。行前做了一些功課,台南還有其他好玩的地方,譬如七股鹽山、關仔嶺的泥漿泡湯等,無奈這次沒有那麼多時間和交通工具可以走訪更多地方,即便如此,也是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