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好像很喜歡從「演講」評判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國家的高下,講得好上天堂,講不好選不上。古往今來,不管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爐邊談話」、黑人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還是打敗希拉蕊成為當今美國總統的歐巴馬,都善於利用演說的舞台凝聚魅力和個人威望。而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來,檯面上看到的領袖人物在美國的領土上,似乎只有蔣宋美齡深諳此道。

半世紀後的現在看著1942年的黑白紀錄片,畫面已然模糊看不清神情和臉龐,但聲音語調和現場的歡聲雷動還是非常清楚。從蔣宋美齡嘴裡吐出的一字一句不難想像當時現場展現氣勢肯定震懾人心,當時的中華民國那麼孱弱不振,但她口裡吐出的字字句句鏗鏘有力,沒有懼怕,把所謂的「出身優渥、英文道地」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重點是她爭取美國支持是對著美國人講,在我心中「出訪美國」的格局和氣度應該是這個模樣。

我不是很懂為何台灣的政治人物每次千里迢迢到美國去,都非得營造一種台僑熱烈歡迎的印象,都只在跟台僑宴會的場合發表演講,是他們可以給你很多錢讓你容易選舉所以重要嗎?就我的認知,這些人本來就是支持你才會去這種場合,到底有什麼好強調「受到僑胞熱烈歡迎」?

當然說「只」是誇大了些,但總覺得出去就是要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看見台灣的處境,把兩者連結在一起,目標群眾是美國人甚至國際社會不是台灣人,可是不論你講得多好,連英文報導都只見台灣媒體的身影時,出訪的意義說穿了只剩下取暖,不時出現的幾個美國人也只是串場跳樑小丑,證明你真的有到到美國而已,意義不大。

有一些朋友是很好,無論是台裔美國眾議員劉雲平、美國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艾斯、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還是與大學教授交換意見、向國際企業取經都無妨,但不能捨本逐末忘記尋求最大公約數─整個美國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孜孜矻矻努力於單一個別政治人物或是政治團體,就會給人一種赴美面試的負面印象。很多時候美國當權者和他的人民想得完全不一樣,攻打伊拉克和越戰都是很好的例子,但當很多美國人不知道你台灣發生什麼事、跟他們有什麼關係、整個美國社會沒人注意你台灣是不是個國家的時候,政治人物的片面之詞要陰溝裡翻船還不容易嗎。

也許有人會說當年美國人是拜倒蔣宋美齡的個人魅力才支持中華民國抗日,或是質疑她的演說根本譁眾取寵、黑白豪姣,我個人是覺得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在2008年的一段電視訪問中說的話很實在。

「事實上,美國人透過宋美齡所想像的那個中國根本不是中國,中國在那個世代哪裡像宋美齡所表現的那樣,是在向自由民主發展,完全不是啊,所以你可以講說宋美齡很成功,她知道人家在想什麼,她知道人家想看什麼,她也表演成人家想看的這個樣子,而人家卻不知道她在做什麼。也因為她的表演,短短期之內看不到中國當時實際的狀況,這當然也就讓之後人家看到其他的狀況的時候產生落差。」

進退之間如何拿捏考驗領袖的智慧,今早得知蔡英文投書華爾街日報談「她會如何深化台美關係」,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接下來6月3日(台灣時間4日)在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演說,才是真正的戰場,也是我唯一覺得這趟出訪美國有意義的行程,原因是「被美國當地媒體報導的機會比較大」。

當年蔣宋美齡演說成功來自於被美國各大報紙全文刊登,並透過無線電對全國廣播,產生推波助瀾之效。中華民國是時不我予已經沒有機會站在美國國會殿堂演講,但還是希望她能把握發聲機會、好好演出,不要只想著要贏得明年大選,真正拉回台美之間對於肯認民主價值的共同連結,讓這個國家覺得台灣對他們好重要,美國才會是台灣的民主夥伴。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teii99 的頭像
    cuteii99

    cuteii99

    cuteii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