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的教育灌輸學生,美國是菲律賓必須力圖追上的理想模範;歷次的民意調查也顯示,菲律賓人是全世界最親美的民族....甚至有高達85%的菲律賓人相信美國在制定政策時,會把菲律賓的利益納入考量,若菲律賓有需要,美國會伸出援手。」
看到《南海》這本書中提到菲律賓對美的深刻情誼,不自覺驚嘆跟台灣好像,尤其1954年韓戰爆發和1996年首次總統民選,美國相繼馳援台灣,更加深台灣對美國這種好似「民主夥伴」的依賴和假想。
事實上,1950年若不是韓戰爆發,美國根本不想保護台灣,與其感謝美國,還不如說台灣欠韓國一份恩情;1971年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權,逼得我國宣告退出聯合國;1979年公然琵琶別抱與中共建交。1996年台灣舉辦首次總統民選,美國憂心中共武力犯台,派航空母艦巡防台灣,說穿了不也是為了自己的區域利益嗎。前後算一算,台灣被民主夥伴不得已的背叛至少三次了。
兩岸問題,是美國預留重返亞洲對抗中國的伏筆。
1947年美國特使馬歇爾調停國民黨和共產黨失敗,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1949年國民政府於國共戰爭中失利,由蔣中正率領我大量軍民撤退至台灣。1948年美蘇各自在南北朝鮮扶植有利自己的政府;1950年韓戰爆發,南北韓至今分裂互不來往。台灣之於中國、南韓之於北韓,美國介入他國紛爭有一套的公式:表面上化干戈為玉帛,但凡走過必留下分裂的痕跡,總是留下一小戳隨時能引爆戰火的線頭,方便他日後必要之時,有理由有藉口重返亞洲,一如美國在中東的所作所為。
電影「蓋世奇才」講述美蘇冷戰期間,美國為防堵蘇聯壯大,聯合巴基斯坦共同把蘇聯趕出阿富汗的故事。蘇聯趕走了,但阿富汗也陷入內戰,發展出恐怖組織神學士塔利班,後來更涉及911恐攻事件,為了抓出賓拉登,美國重返中東,鳴起戰鼓,除了報仇,同時也為石油供應鞏固在中東的地位,所以說美國總是呼籲兩岸和平只是希望維持「表面的和平」就好。
國際政治: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高喊自由民主,反共產主義,美國卻也是最能為利益最先背棄自己信仰價值的國家。例子一,70年代美國欲聯中制蘇,不願因西藏問題破壞美中關係,不再願意如以往公開支持藏獨。例子二,考量波斯灣石油和軍事戰略利益,儘管衝突不斷、人權紀錄不佳、政治治理績效差,美國仍大力支持該區的獨裁政權,以穩定局勢為第一優先,忽略部落和宗教教派的勢力平衡,反導致紛爭不斷的情勢更加惡化。
2010年美國宣布「重返亞洲」,關鍵是中國在南海掀起主權紛爭,主角還有菲律賓和越南。菲律賓的外交政策一向以美國馬首是瞻,雙方關係比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每年會聯合舉辦一次海上軍事演習。但《南海》的作者比爾‧海頓指出,菲律賓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菁英們以為美國跟他們情投意合,美國在任何爭議中自然會站在他們那一邊。「這種過度認定本身重要性的意識使決策者瞎了眼」,會使他們看不到區域現實的變化,也就是華府與北京的關係遠比其他歷史淵源和義務關係來得重要。
而菲律賓社會雖高度認同美國,仍存在有一股不滿美國甚於中國的聲音。「我們反對中國侵門踏戶,但是我們認為那是短期的。長期的更大的威脅是美國。如果你要評比本地區的惡霸,美國才是更大尾的惡霸。」
有一就有二,美國再次出賣台灣的可能?!
菲律賓況且如此,台灣就該保持警覺,我們所自栩的重要戰略地位到底可以吹噓到何時,萬一中美有天盡釋前嫌,台灣還有空間嗎。總之,美國在全世界不太ok的事蹟斑斑可考,足以證明一件事就是"它是全世界最不希望世界和平的國家",它對和平的衡量建築在自己國家的利益上。中國如果是大野狼,美國也不遑多讓,台灣不要腦袋不清楚,一廂情願拼命往人家懷裡投懷送抱,否則一覺醒來怎麼被賣掉都不知道。
留言列表